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场监管 > 曝光315 >
分享

  西部新农人网讯;渭南地处关中平原最宽阔地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适宜,是西北最优越的农业生态区、世界苹果主产区中最佳优生区,也是梨、葡萄、枣等多种北方水果的天择之地。目前全市水果总面积发展到385万亩,总产量达到463万吨,已形成以白水为代表的渭北优质苹果基地,以蒲城为代表的中部优质梨基地,以大荔为代表的黄渭洛三河沿岸优质冬枣基地,以临渭、合阳为代表的优质葡萄基地和以富平为代表的早熟苹果“嘎啦优系”和极晚熟苹果“粉红女士”基地。

  渭南市果业管理局局长苏新会。

  面对逐年增长的产量,渭南果品的销售形势喜人,渭南果业在销售方面的措施有哪些?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可喜的销售形势?8月22日,本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渭南市果业管理局局长苏新会。

  记者:苏局长,果业已成为渭南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之一,渭南水果的种植面积大、产量高,销售压力大,到目前为止,销售形势良好,今年前期果品销售取得了哪些可喜成绩?

  苏新会:渭南水果种类丰富,是西北最大的设施水果生产基地,从3月5日开始,以樱桃为主的设施水果抢鲜上市,随后油桃、葡萄和冬枣等也陆续上市。今年上半年,时令水果销售27.6万吨,出口创汇1.08亿美元,较去年分别增长3成以上。3月23日,富平首批粉红女士苹果发往马来西亚,7月9日首批630公斤的大荔冬枣运往加拿大,开启优势特色农产品走出国门新征程。

  记者:渭南果品销得好,质量肯定叫得响,在果业生产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

  苏新会:近年来,我们按照创新思路,科技兴果,不断提升果园管理水平,生产出更多、更好优质安全的产品,实现规模效益双丰收。

  着力抓好新建园工作。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进一步调整品种结构,优化区域布局。稳步调减晚熟品种,合理发展早中熟品种,实现早中晚熟、鲜食和加工品种合理搭配,形成区域种植特色。

  积极抓好示范园建设工作。按照突出特色、集中连片、规模集约及引领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先后颁布白水苹果、蒲城酥梨、临渭葡萄、大荔冬枣等果品标准综合体,建成国家级标准园9个,面积达1.5万亩;高起点规划、建设和发展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5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园63个,县级示范园300余个,基本做到县县有园区,乡乡有示范。截至目前,全市1000亩以上果园22个,500亩以上55个,200亩以上128个,果业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

  认真开展技术培训。今春以来,我局先后与西北农村科技大学白水苹果试验站、蒲城酥梨试验站、合阳葡萄试验站联合组织举办了梨、葡萄、苹果、冬枣等春、夏季果园管理技术培训会5场次,不断提高技术干部的业务水平。同时还采取聘请专家、组织技术干部下乡包村等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技术培训,及时解决果农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加快果业新技术推广步伐。

  狠抓果品质量安全监管。大力推广“果-畜-沼”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和“灯、板、带、芯、螨”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积极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大力推广绿肥种植、秸秆覆盖等技术,增加肥源渠道。

  记者: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作为推动果业产业发展的行政管理部门,果业管理部门做了哪些工作?在脱贫攻坚、助力脱贫方面有哪些好的措施?

  苏新会:渭南市委、市政府一直将果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进行大力扶持,先后出台了《加快以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化发展实施意见》,《关于建设陕西现代果业强市的意见》一揽子保障推进政策,并印发了《建设陕西现代果业强市规划(2013-2020)》,《关于实施水果区域公用品牌的意见》。市级财政从2014年起每年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市级果业发展,并将现代果业发展纳入各果业主产县市区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做大、做强、做优果业。

  在助力脱贫方面,我们针对果业产业优势明显、增收效果明显但农民技术水平不高的现实,组织有关专家编印了《渭南市产业扶贫果业实用技术丛书》,免费发放给各县市适宜种植果树的贫困村和果业技术干部。另外,我们还积极探索出了白水果园托管的产业脱贫模式:对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果园,由果业龙头企业负责生产销售全过检,收入按约定比例分成,为全托管;对有劳动能力和资金,但缺技术的贫困户,由果业龙头企业对打药、施肥、修剪等关键技术和投入品科学配置,统一管理,成本计价,以高于市场价优先其产品,为半托管;贫困户还可将果园流转给公司,贫困户只负责生产,公司按面积支付地租和劳务费,收入若高于保底收益,公司向贫困户再次分红,为反托管。通过这三种托管形式,大大提高贫困户务果收入,助其脱贫。

  记者:请您谈一下渭南果业的发展方向。

  苏新会: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按照“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这个目标,以果业强市为抓手,以卖得好倒逼种得好,引导我们的产业结构调整,我们的优区更要优栽,更要标准化,不仅提高产量,更注重质量,使果业能够成为产业兴旺的排头兵。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