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场监管 > 质量监督 >
分享

  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印发《假冒伪劣重点领域治理工作方案(2019-2021)》(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中把农村市场列为整治假冒伪劣第一个重点领域,提出要“集中开展农村市场专项治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整治范围涉及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多年来隐蔽在乡村侵害农村消费者的制假售假行为将受到更严厉地打击。

  (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截图)

  集中开展农村市场专项治理是《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

  1、对农村市场监管治理尤其重视

  《方案》指出,完善以随机抽查为重点的日常监督检查制度,以食品、小家电、洗化用品、五金电料等日用消费品为重点,加强对农村市场和城乡结合部等假冒伪劣高发多发区域的监管。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假冒伪劣商品、“三无”产品要追踪溯源,深挖违法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铲除销售网络,清理生产源头,依法查处无证照生产经营的“黑作坊”“黑窝点”,发现不属于市场监管部门查处职责的无证经营行为,及时通报有关部门查处,净化农村市场环境。

  2、集中开展农资及农产品专项执法

  在春耕、秋种等重要时点集中开展“农资打假下乡”行动,以化肥、农机及其配件等产品为重点,严厉查处不符合标准、虚假标识及无证生产等质量违法行为。依法打击生产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或明示标准的产品、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违法行为。加强对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的保护,依法查处商标侵权、傍名牌及冒用、伪造地理标志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

  3、大力加强“山寨食品”治理

  从生产源头、流通渠道、消费终端入手,全面治理农村“山寨食品”。加强对食品产业集中地区、农村集贸市场、小作坊、小商铺以及获得认证企业和认证食品的监管,重点检查食品名称、包装、标识、商标等相同或近似的食品,督促生产经营者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强化食品商标保护,严厉查处市场混淆、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并对违法生产经营者以及为其提供商标、广告、认证、包装等服务的经营者,依法进行全链条查处。

  加大对标签标识声称具有特定成分、含量等食品的监督检查力度,必要时开展监督抽检。对抽检不合格的食品,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采取下架、召回等措施控制食品安全风险,并通报相关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对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肃处理。

  4、严厉查处虚假违法广告

  《方案》强调,要强化广告导向监管,加大医疗、药品、食品、保健食品、金融投资等领域广告监管力度,定期曝光典型案件,发挥威慑作用,健全监管部门间监管执法联动机制和信息反馈处理机制。制定出台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广告的审查标准和程序。

  可见,食品虚假违法广告将被查处,并且食品广告审查标准一旦制定,监管力度将更严格。

  对于食品安全、网络市场交易环境等领域存在的假冒伪劣行为,《方案》分别作出详细治理措施

  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治理 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要聚焦“一老一小”,加大对保健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的抽检力度,开展保健食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重点检查保健食品标签标识、宣传材料、广告等未经批准声称保健功能、宣称具有疾病预防或治疗功能、含有虚假宣传功效等违法行为,以及不按照批准内容组织生产、擅自改变生产工艺、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药物)等违法行为,并依法从严处罚。

  要加强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治理。联合教育部门持续开展学校、幼儿园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切实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监管,督促学校、幼儿园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加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针对媒体反映和群众普遍关注的网络订餐食品安全问题,开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督促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严格执行《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规定。

  网络市场交易环境将净化 严厉查处网络违法经营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市场也成为食品、药品的销售平台,但由于网络市场监管存在漏洞,交易环境亟待净化。

  《方案》要求严厉查处网络违法经营行为,强化对虚假宣传、虚假促销、刷单炒信、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的监测和治理。

  以网络销售的食品、药品等消费品为重点,组织开展集中整治,严厉打击电商领域侵犯知识产权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网络交易秩序,营造安全放心的网络消费环境。

  建立健全治理假冒伪劣制度机制 “12315”将成全国统一举报平台

  《方案》提出完善投诉举报受理处置机制。逐步整合原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物价、知识产权等投诉举报电话和对外设置的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等投诉举报渠道,制定统一的投诉举报受理办法和工作规则,通过“12315”一个电话号码对外、全国一个“12315”平台受理,为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投诉举报服务,拓宽案件线索来源渠道。

  另外还要求,加快构建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逐步实现日常检查“双随机”方式全覆盖,全年“双随机”抽查覆盖企业比例达到5%,抽查结果公示率达到100%。

  可见,在社会监督下,以及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假冒伪劣商品的生存空间将被压缩,并且曝光典型案件的方式有利于营造抵制假冒伪劣的良好社会氛围。

责任编辑:张伟